时间:2023-10-31 09:05 国际学校网
2023年10月27日-10月28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主办的2023教育考试与评价研讨会(第七届)在沪召开,本次会议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远播教育研究院、上海市教育学会高中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的大力支持。本届研讨会围绕教育考试与评价的前沿研究领域,以“评价改革与教育考试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从“高校招生实践与创新”“人工智能与智慧考试”“教育测量与评价”“拔尖创新人才选拔”“考试科研与招考改革高质量推进”等多个方向,邀请了教育评价专家、招考机构领域专家、人工智能专家、知名大学学者,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教育人士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士共襄盛会,碰撞思想、凝聚共识,共同推进教育考试与评价的高质量发展。
大会开幕式由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刘玉祥主持。
刘玉祥院长在开场致辞中介绍了研讨会发起的背景:2017年伴随着国家新高考改革各项政策方案的落地,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作为第一批试点省市的招生考试机构,承担了大量的改革政策落地对接与实践探索任务。为更好地集思广益,交流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为各兄弟省份提供可复制的各种经验,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创立了一个教育考试与评价的学术研讨品牌——教育考试与评价研讨会(Seminar of Education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SEEE),为国内外同行提供一个教育考试与评价学术交流的平台。
研讨会一路走来已经7年,在各级领导和广大兄弟单位的支持之下,教育考试与评价研讨会业已成为全国招考战线共建共享的品牌阵地,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持续扩大的影响力。迄今为止,教育考试与评价研讨会收到数百篇学术论文,受到了全国数十万同行的持续关注,为全国范围内的高考改革、中考改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等国家教育考试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学术交流支持。他表示,今年踊跃参加研讨交流的热烈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届,并向每位参会者、支持者、关注者表示衷心感谢。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致欢迎词。他向各位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从上海交大的创立以及和其他四所交通大学的历史渊源讲起,介绍了上海交大建校127年来的人才培养成绩和探索科研的进步,学校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40余万名各类优秀人才,近20年上海交大共获得国家科技奖99项,总数位居全国前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续14年位列全国第一。在文治堂举办研讨会意义深远,老校长的名言始终鼓舞着大家,他期待参会的各位嘉宾在这次会议上能各抒己见,碰撞出更多创新思维的火花,取得丰硕的成果,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浩致辞。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要求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这些重大战略部署的完成与实现,以及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上海和全国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的重大使命。作为全国新高考改革的试验区,上海近年在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和教育改革开放先行区的试验中取得了一系列可推广的经验。他指出创新教育评价可以促进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引导学生深层次的学习,还有利于评价教育教学成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面对新时代、新挑战,他希望大家借助这次研讨会开阔视野、提升认知,获得新的智慧和新的启示。
大会共有7位相关行业领域重量级专家学者做主旨报告。
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做《面向教育考试评价的大模型构建及其典型应用》主旨报告。报告从规划背景、整体框架、数据底座、核心模型及支撑应用等六大方面,对大数据模型的研发及应用进行了多维度的介绍,大模型的构建旨在解决招生考试各环节的核心技术难题,为招生考试的现代化提供智能支撑,并期待在未来能为进一步推动招生考试改革作出贡献。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永智做《数字变革与考试招生改革》的主旨报告。报告立足战略与形势的高度,从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背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趋势、数字化变革对考试招生改革的启示、数字化推动考试招生改革的前景四个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对招生考试与评价的影响。报告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教育应用,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无感式数据采集、多模态数据融合处理、智能化诊断分析、即时性精准反馈等新样态,为破解教育评价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副书记、副院长于涵做《打造智慧考试,服务智慧教育》主旨报告。报告首先分析了中国考试的核心价值,并梳理智慧考试的发展进程,而后通过实际案例展望了智慧考试的未来。他认为,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都将数字化作为应对人才选拔挑战的重要手段及开启光明未来的有效举措,并在构建智慧考试及智慧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着力解决招考发展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务长吴静怡做《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与人才的科学选拨》主旨报告。报告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拔尖人才培养特色、人才科学选拨的探索与实践三个方面和与会嘉宾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硬核实践。她认为,教育应从“输入”向“塑形”转变,上海交通大学以“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全方位塑造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给予学生发展更坚实的基础,打造了招生、培养、就业等相互助力的全链条育人体系,培育育人大格局。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校长、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原院长郑方贤做《高考综合改革与大学招生录取》主旨报告。报告回顾了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的十年历程,分享了如何深化高考改革、提升改革能效的思考:高考招生制度是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核心枢纽,对中学的教育教学和高校的人才培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指挥棒作用,其中,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本质是推进素质教育、进行全面培养,高校考试招生制度要顺应高中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分类评价、高考综合改革要拓宽创新人才选拔的制度性通道,进行多元录取。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治做《人工智能重塑教育评价的底层逻辑和可能路径》主旨报告。报告首先对东西方教育评价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从赋能与重塑两个角度分析了AI技术对教育评价产生的逻辑冲突,他认为,未来众多领域都是人机共生,这就催生了新的智慧观,下一代的智慧是人机合成智商。教育正在迈入计算教育学时代,未来教育大脑将在在学习者模型、教学模型、知识模型、策略模型方面实现多场景工具开发。报告指出,下一代教育评价要成为冷静的观察者、热情的鼓励者、公平的呵护者、专业的导航者。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汪张龙做《认知大模型助推教育考试数字化转型》的主旨报告。报告从人工智能发展的四次浪潮破题,提出未来教育考试中应用的大模型,需要针对专业性、安全性和保密性等特殊要求进行构建,服务于教育考试的全流程,并发出认知大模型在教育考试中的应用倡议,以期用人工智能更好地助推教育考试数字化转型。
七场精彩的主旨报告结束后,五场平行论坛围绕“高校招生实践与创新”“人工智能与智慧考试”“教育测量与评价”“拔尖创新人才选拔”“考试科研与招考改革高质量推进”等主题展开。通过五场高峰论坛中的28个精彩报告及学术经验交流讨论,与会嘉宾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沟通中凝聚共识,热烈讨论并积极探索推进教育考试与评价高质量发展的方式和路径。
平行论坛1:高校招生实践与创新高峰论坛
平行论坛2:人工智能与智慧考试高峰论坛
平行论坛3:教育测量与评价高峰论坛
平行论坛4:拔尖创新人才选拔高峰论坛
平行论坛5:考试科研与招考改革高质量推进高峰论坛
28日上午研讨会举行了教育创新与发展交叉论坛,与会代表在“教育铸就人才,科技引领未来”“立足教育本心,放眼未来世界”“规范办学、特色发展”等三个分论坛中展开深度交流,分享真知灼见。
免责声明: 1. 为方便家长更好的阅读和理解,该页面关于学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学校视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们”、“我校”等第一人称指代学校本身。并不代表远播公司或其观点;2. 此网页内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参考,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具体以学校官方发布为主;3. 若素材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2787266480@qq.com。
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学校(简称清香),一址三校,包括清华附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学校和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幼儿园。 清香是涵盖PreK - 12年级的国际国内双轨教育
ICC是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的简称,是人大附中的一部分,人大附中几大教学部门分别是高中,初中、早培、中外项目ICC、国际部和三高足球基地,ICC不是国际部,虽然别的学校的
北京十一学校 原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1952年在周恩来、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建立,聂荣臻元帅用新中国的诞生日为学校命名。学校地处海淀区,占地234亩,建筑面积1
公立国际部和国际学校各有各的优势,在二者的选择上,不少家长还有很多疑惑。
新学期开学,不少家长们在择校时往往会参考学校的排名、核心优势等,以下由Deepseek给出的学校推荐的海淀区国际学校/国际部综合实力排名,结合升学成绩、课程体系、家长口碑等维
学校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始建于1953年,是一所有深厚的底蕴和优良的传统、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声誉、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北京市首批重点建设的普通高中示范校。近
北京师大二附中 始建于1953年,是一所校园优美、设备先进、师资优秀、校风好学风正、教学质量高、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声誉、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市重点中学,是北京市首批重点
始创于1947年的北京市八一学校,是一所富有历史底蕴与文化基因的京城优秀公立学校,也是一所现代化的历史名校。 北京市八一学校国际部 诞生于2012年,坚持以爱的名义,为每一个孩
预约咨询
电话咨询
手机版
院校库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