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校校长吴子健:国际化教育跟体制内教育并不完全相悖!在上周的VIS国际学校发展大会上,来自
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的总校长吴子健在会上分享了他们学校在国际化教育上的探索与实践。他认为:国际化教育跟体制内教育并不是完全相悖的,是一个中西融合、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且,随着教改和课改的推进,这两种体系的培养目标也在趋同;国际化教育意味着双向交流,而不是单向输入或输出,近几年,国内的优质教育内容和模式也在走出去,在国际上得到更多认可。
以下整理自吴子健演讲实录:
国际化教育VS体制内教育
在我们学校的整个办学实践过程中,我有一个体会,就是世界教育史与教育国际化的实践证明,教育思想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融合创新的过程,教育史就是一个融合的过程。我们知道中国的孔子开设了私塾教育,是中国早提出因材施教的人。我们现在国内的大部分学校采取的班级授课制,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因为当时需要大批有技术的人员。但是我们看到,国内现在提倡的是个性化教育、个别化教育,对我们的班级授课制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教育思想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中西融合,不断发展的过程。
西方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动手能力的培养,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重视音乐、体育、艺术。但是,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学术性、全面性方面,教师的教研活动,科学研究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同时,在基础教育阶段,少数精英学校(主要是私立学校)对学生的学科要求也很高,课业负担也较重,尤其是我国等东亚国家的小留学生去就读后也带去了原所在国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认为,教育部所列的计划,在我们国家也是有理论基础的。
我们国家的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我想,这是我们国家进行国际化教育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看一下,IB课程的PYP课程(注:Primary Years Program,为 3-12岁小学生设计的课程)和我们上海的二期课改课程不管是培养目标和方法都是非常相似的。
PYP课程的发展要素和我们的一期课改里面提到要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和社会——学科——学生的三角型“素质核心”论很相似。二期课改目前提出三维的教育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价值观,这个与我们IB课程中的PYP的发展要素是多么相似。再从PYP来讲,PYP的培养目标是十个:探究者、思考者、交流者、敢于冒险的人、知识渊博的人、有原则的人、有爱心的人、心胸宽广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善于反思的人;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课程理论是三菱椎的学生发展论,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继承了技术上新的发展,更强调课程要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从课程来讲,两者的培养目标和理念是非常相似的。
国际化教育是国内外的双向交流
今年中国有597所国际学校,位列全球一,目前中国国际学校在校学生已经超过了236400人,其中,北京和上海的国际学校的数量和学生人数明显高于中国其他境内的城市。另外我们也看到,上海在教育国际化的同时,也参与很多项目的评价,比如上海初中曾两获“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项目测试三个一,成绩惊动东西方。作为PISA测试的组织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项目的“上海答卷”。“教师PISA”结果证明,沪上初中老师的表现总体上远超国际平均水平,相对于参加调查的38个国家和地区,至少在10个指标上取得“世界之”,两次蝉联PISA测试全球一。
另外,我们的《一课一练》也进入了英国,2014年9月,英国教育部派出了71名数学老师到上海取经交流,11月,上海一批较优数学老师进驻英国各地小学。目前,上海师范大学举行了2016到2017“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启动仪式。今年,英国教师先在上海师范大学参加为期一天的专业培训,然后走进上海黄浦区的43所小学全方位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从11月开始,上海也将陆续分两批派出71名老师赴英格兰35所小学进行为期两周的数学教学教育活动。
现在我们国内,跟国际的教育交流更加频繁,所以国际交流的进步发展也给我们的国际化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包校,我们怎么培养学生?
重视阅读
在双语能力的培养上,我们的做法是跨越学科,提高综合素质,我们认为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来提高双语能力是非常好的方法。我们的小学部引进了英语分级阅读,在中学部也对英语阅度进行了分级,高校也分出了十个等级。按照学校学生的阅读水平高低推荐阅读,目前我们的英语分级读物已经达到了两千种,约一万两千次,中文分级读物也达到两千六百种,一万三千次。我们一学期有两到三次的阅读课,学生可以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书籍。目前我们在图书馆的藏书有近三万册,关键的是,我们还和上海图书馆建立了合作关系,我们所有的孩子和老师都可以通过上海图书馆来阅读全球的着作。
我们非常注意利用各种活动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学习英语不是从语法单词开始,而是“先学会骑自行车,才会有兴趣了解其中的构造”。有一些中国的家长也跟我讲,为什么孩子不背单词、不学语法,学校就是让孩子看英语的书,实际上我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双语能力。
我们也非常重视科技的创新,通过探索科学的奥秘来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编写我们的《科学漫谈》等杂志。
培养体育精神
在我们学校,小学部平均每天运动时间达到90分钟,中学部达到120分钟,学校还有很多运动队。我们认为,体育是能够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活动,能够为孩子成为领军人物创造条件。
有一次我接到几个家长的电话,说他们的孩子在医院里开了证明,能够上文化课,不能上体育课;但是学校外方的体育组长打电话给家长,很严肃地说,只要学生来上课,就必须上体育课。所以,曾经有一次,记者采访我说为什么上海很多学校的学生中午的时候都在教室里做功课,而你们包校的孩子,在三九严寒天穿着短袖短裤在操场上活动。我说,因为我们学校的体育不单单是能培养体育技能,还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毅力。
曾经有一次,我们中宣部的一位老师因为教研组长提出说要为尼泊尔慈善捐款,要进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跑。听到消息以后,我们不少学生、老师甚至家长来到松江校区陪他完成了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长跑,中外的报纸都刊登了这则消息。
我们还有一个传统项目,有五百多米是跟家长老师组成的,由家长发起的“两湖三岛”活动。还有就是徒步跋涉,这些对孩子们的毅力都是很有帮助的。
素质教育
当然,艺术也是我们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在包校,只要孩子愿意在舞台上表演,在大型集会当中都会有他们的角色。
在美术方面,我们的美术组老师说,我们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并不是教会孩子画的技术,所以我们是通过跨学科、想象力,和文化陶冶来培养他们的心智成长。
在音乐方面,我们的音乐教研组长说我们不仅要学会技巧,还要学会欣赏,既要参与演出,也要懂得合作。这是我们的许多音乐团队,我们还有上海的一些国际学校一起发起组织了“上海国际青少年管弦乐团”。
辅导老师制
我们的每一位老师要成为学生每一天里的辅导老师,所以,在我们中学部,我们的老师有三顶帽子:一顶帽子是课堂上的权威的学科老师,就是上午的八点到三点是学科老师。下午三点半到五点半,他们是体育场上的教练,或者是我们艺术科技的指导老师。到了晚上,他是宿舍孩子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因为我们的每个House里都有一名教师,教师和孩子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家庭。
温馨提示:国际化学校,想了解更多学校信息及招生考试情况,欢迎电话预约咨询:400-9609-559或点击【预约看校】咨询!
免责声明: 1. 为方便家长更好的阅读和理解,该页面关于学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学校视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们”、“我校”等第一人称指代学校本身。并不代表远播公司或其观点;2. 此网页内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参考,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具体以学校官方发布为主;3. 若素材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27872664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