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平和双语学校的校长总结教育中的3个“更重要”!
上海平和双语学校的校长总结教育中的3个“更重要”:家长大都想让孩子挤进好的学校,说一口流利的英文,安排好所有时间学习。但在平和双语学校万玮校长眼里,其实家庭比学校更重要、母语比外语更重要、无用比有用更重要。他在平和小学课程发布会上总结了教育中的三个“更重要”,值得家长们思考。
各位家长,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教育中的三个“更重要”。
1 家庭比学校重要
家长们为孩子择校而焦虑,似乎只要进了一所好学校就解决所有问题,我认为学校教育远不如家庭教育重要。
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
在一次聚会中,一位朋友谈起他教育儿子的心得。他在一家大型央企工作,家在上海,工作却常年在外地。孩子很小的时候,在北方一个省做分公司老总,后来孩子开始读小学,他被调到更北边的一个省继续做老总。他这种情况,很有可能造成家庭教育的严重失衡。
曾有人总结,现在的家庭教育常走入一个误区,即:缺位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叛逆的孩子。这位父亲常年在外地,有时周末也不能回来,家庭教育无疑是有缺位的。但这位父亲非常睿智,他的家庭教育很成功。他讲完故事后,我冲他竖大拇指,认为他达到了教育家的水准。
这位国企高管夫妻俩都来自边陲省份,后来成为新上海人。孩子从小就非常内向胆怯,这位父亲便寻找一切机会让孩子树立信心。
在儿子二年级的寒假,公司搞年会,他对儿子说,来北方参加爸爸公司的年会吧,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儿子很心动,爽快地答应了。
他接着说,只是有一个条件,所有参加的人都要表演节目。儿子问,爸爸你表演吗?他说当然了。儿子又问,郑叔叔呢?郑叔叔是司机。他说,郑叔叔也表演,只要参加年会都得表演。
儿子很犹豫。他说,要不这样,你和爸爸一起表演一个节目。儿子同意了。各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技巧,一是帮孩子降低难度,二是将孩子绑定,孩子很难反悔。
两人开始排练一首老歌,真心英雄。很快就练熟了。这位父亲更进一步,在一次开车过程中,播放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儿子很快便能背诵。他对儿子说,我们合唱之后,你可以留在台上,继续朗诵这首词。
那次年会后来成为孩子成长过程的转折点。两人的合唱引来全场阵阵掌声,毕竟是公司的老总在台上唱歌。而在儿子朗诵那首《沁园春·雪》时,所有员工更是和小朋友一起朗诵,全场能量都汇聚到台上,小朋友经历了一次永生难忘的巅峰体验。
年会结束后,小朋友给远在上海的妈妈和外婆打电话,妈妈和外婆在电话那一头哭了,因为她们真切感受到了小男孩的那种兴奋与个性的释放,不禁喜极而泣。
新学期开学后,小朋友完全像换了另一个人,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还参与班干部的竞选,尽管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他的整个状态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到小学毕业时,他已经成了一名自信的阳光少年。
也有反面的例子。
平和是一所十二年的学校,我们有小学也有高中,平和高中有一年曾经从外校录取了一名成绩很较优的学生,他是当年中考高分之一。但是没想到,到毕业时,他几乎是全年级学业表现差的一位。
后来我们了解到,他的父母亲对他十分严格,他在高中之前的应试高分基本上是在家长尤其是母亲的高压下得来的。平和有住宿成为他选择高中的重要理由,他要努力挣脱母亲的控制。整个高中期间,他和父母的关系很僵,学习上完全处于一种自我放弃的状态。他与父母搞对抗,结果两败俱伤。
今天我们看到大量的在学校表现出各种问题的学生,其根源往往在家庭。事实上,有一种理论说,成年人大部分的心理问题都源自于安全感不足,而安全感不足的主要根源就是童年期的原生家庭中教育出了偏差。
我想提醒各位家长的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一定首先要反省我们自己。求诸于外不如求诸于内。
有时候孩子释然,而我们自己纠结。许多问题其实是家长想不穿,这一点各位需要向林则徐学习。林则徐曾说:子孙超过我,要钱做什么,闲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要钱做什么,愚而多才,益增其过。
我们今天在座很多家长,是70后80后,可能还有90后,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依靠自身努力走到今天,并没有依靠父母。我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都成为我们成年之后好好生活的财富。我身边有不少朋友孩子读幼儿园时说我不做鸡血家长,一年级能坚持,二年级能坚持,三年级终于扛不住送孩子去各种补习班。还是自己定力不够。
2 母语比外语重要
平和是一所双语学校,很重视英语的教学。平和高中引进了两个国际课程,高中毕业生全部选择出国留学。
平和只是上海众多提供高中国际课程的一所。这些年,随着出国热,外语热也持续升温。家长对英语学习极其重视,甚至出现了很多中国学生外语比母语还要好的现象。这就走入了一个很大的误区。
我有一位朋友,他的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外语学习的兴趣,小学时英语就远超同龄人,毕业后被英国一所着名的顶尖男子贵族公学录取,成为家族的骄傲。有一年暑假,他召集了几位朋友去英国旅游,找了一名当地导游,让儿子做翻译。
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儿子的翻译极其糟糕。儿子后来说,导游说的他都懂,可是许多部分他不知道如何用中文表达。作为一名中国人,他的一语言变成了英文,中文反而退居次席。
我觉得,我们现在很多家长崇尚英文,其实是一种文化不自信。我们这一代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就是中国不如西方。为什么在座家长将来有把孩子送出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打算,还是认为西方的高等教育更好嘛。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老师是外教就显得高大上,我们是不是有心理阴影?必须承认,直到今天,我们在很多领域,依然落后西方,但是因为落后而造成对自己的怀疑,乃至得出结论是制度落后文化落后,未免显得短视。
事实上,这些年,上海的基础教育因为在PISA测试中的优异表现而颇有了一些“教育自信”。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高度认同上海小学尤其是数学学科的教育,引进了上海小学数学教材、教师、教辅乃至课程标准。西方发达国家包括世界银行等组织曾经到上海来考察教育,后得出一个很重要的结论,中国文化对教育相当重视,中国自古以来就提倡尊师重道,很少有一个民族像中国的家长这样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如此焦虑。主要是家长其次才是学校推动了教育的进步。
英国人曾研究为什么上海小学生算术这么好,后来发现中国小学生都背九九乘法口诀表。他们就反思为什么英国没有这个,有人说原因之一在于语言。英文的乘法口诀不如中文那样工整,朗朗上口。也有很多人研究中国方块字,居然得出结论从小学汉字有利于数学的学习。
语言的背后是文化,学好母语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一个人成年之后,其内心力量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自己的原生家庭,主要来自于父母;另一个则是滋养他成长的那片土地,是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民族。
更重要的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很快将会大打折扣。若干年后,英语是否还是学校的必修课,我们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是否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英语,还很难说。
3 无用比有用重要
我大学是读数学的,当年读的很苦,但是有优越感,因为觉得我们学的是实打实的东西,内心很有点看不起那些读文科的,觉得他们学的内容缥缈无边。而现在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就完全不同了。
当年的那些数学公式数学定理已经全部忘记,而在工作生活中需要的那些人文的东西在大学时却根本不重视,现在只能一点点重新学习,重新思考,重新感悟。后来我看到一个报道,有人选取离开大学十年之后的人群做了一个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当年在大学里认为有用的课程十年后基本都没有用,而后来工作中有用的知识能力反而来自于当年大学里无用的课程与经历。
我有一次和两位毕业于财大的朋友聚会。我要申明一下,上海财经大学是中国的顶尖大学,为社会培养了诸多顶尖人才,我这个例子有片面性。
这两位财大朋友很是为他们的母校自豪,他们告诉我,有数据表明,财大已成为上海滩毕业生起薪高的大学。原因在于,财大在专业设置上十分注重应用性,得益于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财大学生在校期间就有很多机会去各金融机构实习锻炼,往往还没毕业就已敲定工作,而金融机构的薪酬通常都不低。这两位朋友话锋一转,不过,毕业十几年,我们财大毕业的通常都只能做到中层的位置,再往上就有点难了。我们领导就是你们复旦毕业的。
复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崇尚“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毕业生胜在综合能力强,从事一项工作,上手不会那么快,但是后续发展潜力大。西方的顶尖大学在本科阶段崇尚博雅教育,不太强调专业深度,也正是这个道理。我再次说明,这个例子可能是个案,在座一定有财大毕业的家长,在工作中有很大的成就。你们其实是得益于你们自身的努力和你们的家庭教育,学校的因素还在其次。
有用与无用,需要我们在更宽广的空间与时间的维度上来看,得出结论会迥然不同。我们站在平地,十层楼上,几百米的山顶,或者从飞机的窗口,看到的风景绝对不一样。同样,用一个月、一年、三年、十年、三十年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无用与有用就完全可能转换。时间足够长,沧海可以变桑田。我们小的时候读《龟兔赛跑》,兔子骄傲了,睡觉了,后输给了乌龟。所以我们教育小朋友要做乌龟,不要做兔子。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个故事,是有很多疑问的。我们希望孩子做千年老龟,爬得慢没关系,但要一直爬,不停歇。可是为什么要一直爬,不停歇?兔子也一定会思考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要不停跑?这就涉及到人生的意义了。兔子如果有一天忽然想明白,作为一只兔子,这一生的意义就在于不停跑,它就会不停跑,而不再偷懒。可是又有多少人想明白人生的意义?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做很多当时看来无用的事情——颓废,发呆,玩游戏,做荒唐事,然而如果没有这些,人生就不完整,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也不会透彻。
两周前,我参加哈佛上海中心举办的全国重点中学校长年会,并有幸在大会上发言。大会制定的发言主题之一是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在发言中说创新的基础是“三闲”,即闲时、闲钱与闲情。我特别提到创新能力是很难“培养”的,就如同教育家是很难“培养”的一样。因为闲时和闲钱都可以提供,闲情却太难具备了。
两年前有一篇文章流传很广,说金字塔不可能是奴隶制造的,因为金字塔是艺术品,艺术品必须是人在自由状态下创作出来的。事实上已经有证据表明金字塔的建造者并不是被长鞭驱赶的奴隶,而是自由的工匠。
我平时喜欢写点小文章,有些文章很多人认为写得还不错。我在写文章时一般会考虑三个要素。
首先文章要有思想,我是理科出身,一篇文章总是要表达一个道理,无论是直白还是隐晦,我总是有了想法而且觉得这个想法有道理才开始写。
其次是文字,文字很重要。一篇好的文字,读后唇齿留香,而不好的文字味同嚼蜡。我的文字能力比语言强,我写好的文章编辑通常修改不多,评价“很干净”。文字干净算是比较高的评价了。有主旨思想,并且大家都认为有道理,很受启发,文字也不错,已经算是一篇好文章了,但是要成为艺术品还有一个要素,这个要素就是“闲情”。
比较准确的描述是这篇文章要表达作者写作时的“生命状态”。我们以前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阅读思考题是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标准答案是“淡淡的忧伤”。
怎样让读者读出淡淡的忧伤?还是有办法的。
比如你已经想好要写一篇文章,主题框架都构思好了。然后你选择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洗完澡,坐在书房里,头发上还有淡淡的洗发水的香味,好焚一束香,放一首歌,这首歌必须带有淡淡的忧伤,然后你整个人沉浸在这个氛围中,回想生命中那些美好的事情,终有一天要全部失去,不免感伤。情绪起来之后,开始写文章。一气呵成,便可能创作出精品。
我对自己写的绝大多数文章是不满意的,因为这个“闲情”太难了。它凝聚了我们一生中经历过的那些“无用”的东西,后用一种极其虔诚的方式表达出来。有多少人做事有这种“闲情”?
絮絮叨叨说了许多,跟大家谈一谈我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是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家长,我们共同来打造教育的理想国。
温馨提示:国际化学校,想了解更多学校信息及招生考试情况,欢迎电话预约咨询:400-9609-559或点击【预约看校】咨询!
免责声明: 1. 为方便家长更好的阅读和理解,该页面关于学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学校视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们”、“我校”等第一人称指代学校本身。并不代表远播公司或其观点;2. 此网页内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参考,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具体以学校官方发布为主;3. 若素材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27872664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