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感悟、成长—赴美国、德国、澳洲姐妹学校汇报会!为进一步拓展国际教育视野与教师职业素养,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于3月17日举行了“体验、感悟、成长——赴美国、德国、澳洲姐妹学校汇报会”。大会由姚炼亚书记主持。在2016年度参加美国、德国、澳洲姐妹学校五位老师代表为全校老师们共同分享了各自游学的所见、所闻、所感与所悟。
小学部徐俊老师带领我校五年级学生在澳洲姐妹学校澳圣斯学校游学,澳洲基础教育的中课堂习惯与文明礼仪给每位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俊老师在课堂观察中发现,澳洲老师十分强调教师的课堂用语。“谦虚、慷慨、得体、赞美、一致和同情”是澳洲老师们的六大准则。在课堂作业展示、问答交流等环节中,常常听到“Would you mind……”一类的征求性质的口吻,带给学生极大的尊重。徐俊老师认为,这种德育方式很值得在中国基础教育中大力推广。
叶韵如关注到澳圣斯学校的教学环境与课堂氛围上。她发现,澳洲教师对环境的布置都极具个性,“看似杂乱无章,但实质上则是对学生个性张扬的充分肯定”。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常常能看到来自孩子们自己的创意招贴画、各类作业以及励志短语。这种校园主人翁式的教育方法,是真正落实“教育即生活”的理念,让每个孩子融入校园的同时,成为学校的主人。
初中部的蔡娴老师着眼于课堂教学中的团队合作。她发现,不同于中国课堂独立完成作业的要求,澳洲教育非常强调多人合作完成任务。即“学生人人有事做,个体交流无极限。”蔡老师还观察到澳洲教学中的一些技巧,譬如临时组队、任意分配学号座位等方式,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真正让学生做到“在倾听中习得,在合作中成长”。
寥薇老师为我们分享的是德国教育中的严谨与细节。和德国工业产品一样,德国教育也给人以纪律严明、得体大方的印象。在参观德国博物馆的过程中,当地讲解员以耐心细致的语言,为我校学生讲解了2个小时盐的制作过程。这种严谨认真、毫无倦怠的工作态度,非常值得我们所学习和敬佩。德国姐妹学校交流中还体现在当地人迎接我校学生的欢迎晚宴上。如进餐安静,着装正式,严禁使用手机等等……这些细节都说明了德国人非常注重人和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交流,反观中国人时下离不开手机的种种窘态,这也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更深的启示。
后,高中部夏天老师为大家分享了我校国际高中到访美国宾夕法尼亚姐妹学校的经历。在当地的Greenville High School和Sharpsville high School,我们学生按照不同课程板块,浸润式学习了美国的文学、历史、艺术、体育等核心课程。留给夏天老师印象深刻的是当地历史老师对美国文化与制度的高度自信。他认为,这体现出课堂教育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国家情感的导向”。虽然国际高中的孩子将来都会出国,但他们的根在国内,心在国内。因此,我们国际课程更应该搭设平台,让学生真正对中国文化保有一种“温情和敬意”。
五位老师游学经历与分享,带给大家更多的是思考,要培养学生成为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并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拓展国际教育视野,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教育和能力。
温馨提示:国际化学校,想了解更多学校信息及招生考试情况,欢迎电话预约咨询:400-9609-559或点击【预约看校】咨询!
免责声明: 1. 为方便家长更好的阅读和理解,该页面关于学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学校视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们”、“我校”等第一人称指代学校本身。并不代表远播公司或其观点;2. 此网页内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参考,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具体以学校官方发布为主;3. 若素材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27872664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