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西外外国语学校林敏:国际化人才培养要回首历史!随着国际化学校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我们发现有这样一批曾经在国外已小有成就,但又回到祖国治学办学的实验者,在他们的办学实践中,培养怎样的学生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人才,在教学中又有哪些教育经验分享给我们呢。近日我们邀请到
上海西外外国语学校创办人林敏校长,请他和我们一起聊聊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问题。
一、中国情怀使然,回国办学12载
林校长说,虽然1982年就出国了,去了欧洲,读硕士、博士,又到新西兰一所国立大学教书,在国外生活二十年,读书教书,确实也了解了西方主流社会他们教育文化社会。但始终觉得自己和生长的土地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很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回到中国来做点事。2005年,松江正在开发一个大学城,需要有一些较好的教育资源,我们就在这创办了西外学校。在这12年的办学里,从一年几百个学生,几十个教职员工,到今天有五千多个中外师生,创办到现在确实是很不容易的。
二、坚持培养学生成为“全球公民”
林校长说,国际化的双语人才,叫“全球公民”。中文是母语,但同时英文也变成母语或者准母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坚持中国身份认同的前提下,变成一个国际化的人才是“全球公民”。
1、培养学生自信心,建立自身身份认同感
中国的学生首先要把中国的身份,中国的语言,中国的社会和这片土地作为基本认同基础,因为这是安身立命的根基。要有自信和自尊,这样才能更开放,更包容。例如现在好多在美国读书的小留学生,他们不和美国人来往,在全是中国人的小圈子里生活,只有上课的时候,才跟老师同学交流。这样的学习是有非常大的局限性的。这也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如果真正有自信了,就会觉得我可以平等对话,可以跟别人有很多交流分享,因为我不怕失去自我。
林校长强调,越是国际化的人才,越自信,而且从来没有一个所谓国际化的人才,是没有一个身份认同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2、开设双语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力
林校长认为,国际化课程,一定要是双语的。首先要把中国的语言文化学好,在这个基础上再把英语学好,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力,所以西外的课程就是双班主任,有中方班主任,有外方班主任。半天学习中国国家规定的课程,同时又拿出半天时间,把美国以及其他好的课程整合在一起,作为校本国际化的补充课程。在这个基础上,来培养孩子的一种真正的全球国际化的意识和视野。把国外好的教育资源跟中国元素整合在一起。将来培养出的孩子能适应国际环境。
3、中西课堂“结构化”不同,培养学生两种能力素质
中国的课堂是高结构高控制的,基础知识的扎实,对应试是非常有效的。但西方的课堂是让孩子去探索发现,他们实际操作能力超过我们,那么这些是需要在西方的低结构低控制的课堂当中慢慢培养出来的。如果我们都是高结构高控制,那我们孩子永远跟着老师走,但是低结构低控制的课堂的缺陷是就是基础知识不一定很扎实,因为他都去想象,都去创造了。
林校长认为,真正好的国际化教育,是要培养孩子这两种看上去是矛盾、对立、不相融合的能力和素质,但实际上一个真正的一流国际化人才,这两种能力素质都要有。
三、国际化教育融合,要寻找平衡度
其实在教育中就是不断的去寻找平衡度,坚持中国教育的好传统,在这个基础上一定要大胆引进西方好的教育资源。在课堂中,没有一种非黑即白的国际化教育,也没有一种中西完全对立的国际化教育。
1、坚持学生基础能力培养,学习西方优质教育
从小坚持两种语言体系的学习,把这两种课程体系有机的交融在一起。中国的教学体系比较严谨,注重基础能力的培养,但是西方的教学体系更多的是创造性,想象力,开放包容度,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还有师生之间的平等尊重,融洽,那种感情上的分享交流,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2、双语课堂中,中西教育方式不冲突
在学校里,上午中国的课堂很严谨规范,下午外方老师的课堂学生们突然间变成一个像美国的孩子,非常活跃,积极讨论,能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还可以做很多很有创意的东西,所以说严谨基础和创意想象这些可以相融,并不对立排斥。
四、培养中国国际化人才要回顾历史
借鉴清末民初的国际化教育,在人才培养上不断改革创新
林校长说,我个人比较喜欢读史,在辛亥以后的社会转型,和我们现代有一点相似,也是一个面临着社会转型的大变局,不断的变化和冲击,对于旧有的体系,要不断的改革,不断的去创新。
清末民初中国涌现出一批非常较优的大师们,例如,蔡元培,鲁迅,胡适,汤用彤等,他们之所以被称之为大师,是他们没有把中国东西全丢掉,也没有排斥西方的东西,他们是真正的一种开放包容,真正地融合东西方的学问文化,成为他们自己的人文底蕴和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也成为其治学及生活的方式。仔细回顾他们的成长经历,他们都是小的时候饱读诗书,然后又到国外去留学,他们的知识结构很明显的特征,就是真正的非常深厚的两种文化的经润和融合。
温馨提示:国际化学校,想了解更多学校信息及招生考试情况,欢迎电话预约咨询:400-9609-559或点击【预约看校】咨询!
免责声明: 1. 为方便家长更好的阅读和理解,该页面关于学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学校视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们”、“我校”等第一人称指代学校本身。并不代表远播公司或其观点;2. 此网页内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参考,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具体以学校官方发布为主;3. 若素材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27872664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