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10 09:31 国际学校网
每到年末,《纽约时报》都会选出该年度十大好书,五本虚构作品和五本非虚构作品,评选的对象是在美国发行的英文著作。
这份榜单综合了作品价值、社会性、市场表现等多重因素,也是国内版权引进的一个“风向标”。近日《纽约时报》公布了2021年度十本最佳图书,看看都有哪些上榜?
(图源 | 《纽约时报》)
五本最佳虚构作品
1.《我们曾如此美丽》,因波罗·马布 著
继2016年的处女作《Behold the Dreamers》之后,马布气势磅礴而又令人隐隐悲伤的第二部小说始于1980年的虚构非洲村庄科萨瓦,一家美国石油公司的代表来到这里会见当地人,由于钻井和管道造成的环境破坏(休耕地、毒水),村里的孩子正在死去。这个关于权力与腐败的寓言故事跨度长达数十年,最终并不是我们熟悉的那种反社会大公司和被其掠夺的生命的大卫与歌利亚式故事。通过科萨瓦老少的眼睛,马布构建了一种细致入微的探索,关于利己主义,也关于在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这些恶毒的、无法满足的欲望机器——的时代,拥有渴望意味着什么。
2.《亲密》,凯蒂·北村 著
《亲密》讲述了一个女人在许多真相之间挣扎的故事。情节紧凑,扣人心弦。一名翻译逃离纽约,来到海牙为国际法庭工作,拥有多种语言和身份的她,正在寻找一个最终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在海牙,她被卷入了不断发酵的戏剧化故事:她的情人阿德里安与妻子分居,但仍难逃婚姻的纠缠。她的朋友目睹了一场看似随意的暴力行为,但随着她与受害者的妹妹成为朋友,她与这场犯罪的关联愈发深入。她还被卷入了一场爆炸性的政治事件……她对权力、爱情和暴力冷静的信念,将她推到了悬崖边上,被背叛和心碎夹击。也正是对真理和爱的追求,让她从生活中得到了救赎。
3.《W·E·B·杜·波依斯的情歌》,奥诺雷·法农·杰弗斯著
备受赞誉的诗人杰弗斯的第一部小说《W·E·B·杜·波依斯的情歌》(The Love Songs of W.E.B. Du Bois)同时包含了许多内容:一个动人的成长传奇,对种族的审视,以及对美国历史的挖掘。它在20世纪末成长的黑人女孩艾莉·珀尔·加菲尔德的故事和她的祖先——生活在美国成型时期的原住民和被奴役的非裔美国人的“歌曲”之间来回切换。随着她们的故事交汇在一起,《情歌》(Love Songs)创造了一幅令人难忘的黑人生活画卷,揭示了过去的种种依然在今天回响。
4.《没有人聊起这个》,帕特丽夏·洛克伍德著
洛克伍德首次在互联网上获得赞誉是以诗人的身份,她的诗富于创造性且粗俗不堪——将色情短信提升到艺术品的程度。在2017年出版的回忆录《Priestdaddy》中,她讲述了自己在中西部教区长大的故事。她的父亲是一名天主教牧师,热爱枪支,会弹吉他;她说发推是“一种艺术形式,就像雕塑一样,或者用胳肢窝发出的声音演奏国歌”。在她这本小说处女作中,她提炼了生活在网络和现实互动之间的乐趣和匮乏,将这种不协调转化为艺术。其结果是,这本书读起来就像一首散文诗,时而崇高,时而世俗,时而亲切,时而哲学,时而滑稽,最终又深深打动人心。
5.《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本哈明·拉巴图特著
拉巴图特将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者的故事巧妙地拼接在一起,探索科学突破带来的狂喜和痛苦,它们给社会带来的巨大收益,以及它们给人类带来的惨重代价。我们理所应当地认为科学家们都是成功人士,而本书却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另一面。他们的确是无与伦比的天才,有时却被迫疏远朋友和爱人,在孤独与疯狂中挣扎。他们埋头研究,数不胜数的发明与发现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可他们自己时常却因过人的智慧陷入困境。这部作品以人们熟悉的历史事实为题材提出了一个问题:智力过人真的是一件好事吗?科学家们投身于造福社会的研究时,都牺牲了些什么呢?
五本最佳非虚构作品
6.《哥本哈根三部曲——童年;青春;依赖》,托夫·迪特莱夫森著
迪特莱夫森精彩的回忆录于1960、70年代在丹麦首次出版,此次结集出版,本书详细描述了她艰苦的成长经历、职业道路和无情的成瘾:有力地描述了她为调和艺术与生活而进行的斗争。她14岁开始工作,20岁出头就成为了著名诗人,在两次失败的婚姻之后同一个精神病医生结婚,到了30多岁时又绝望地依赖阿片类药物。然而,尽管她的生活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这三本书加在一起,展现了惊人的清晰、幽默和坦率,不仅揭示了世界的严酷现实,还揭示了人类隐秘自我难以解释的冲动。
7.《词语的传承——对美国奴隶制历史的反思》,克林特·史密斯著
人们谴责奴隶制并对其深恶痛绝,可当他们路过那些纪念碑与地标时,又有几人愿意静下心来了解这段过往?你可知曼哈顿闹市区曾是黑奴交易的中心之一?你可知当开国元勋们高呼自由平等的同时,黑奴们的血与泪仍然浇灌着土地?这是美国人不可逃避的过去,也是每一个人应当铭记反思的历史。
为了写好这本及时而发人深省的书,诗人兼记者史密斯参观了关于奴隶制历史及其当代遗产的重要地点,包括托马斯·杰斐逊的蒙蒂塞洛故居;路易斯安那州监狱安哥拉;还有一个邦联公墓。这部作品让读者深刻了解美国奴隶制,也揭示了美国与其历史之间令人担忧的联系——有人直面过去,真诚忏悔;亦有人厚颜无耻,歪曲事实。
8.《看不见的孩子——美国城市中的贫困、生存与希望》,安德里亚·艾利奥特著
2013年,艾利奥特为时报撰写了关于无家可归的纽约女学生达萨尼·科茨及其家人的系列作品。为了进一步扩展这个备受赞誉的系列,她花费数年,在收容所、学校、法庭和福利机构之间追踪报道对象的日常生活。这本书有着详尽的报道与优雅的文字,充满了对达萨尼和她母亲强烈的爱和敏锐的观察,尖锐地描述了一个家庭在这座城市乃至这个国家是如何与贫困、无家可归和成瘾进行斗争,而这座城市以及这个国家却未能以效率或同情来解决这些问题。
9.《关于解放黑奴纪念日》,安妮特·戈登-里德著
这本书将历史和回忆录交织在一起,成为一本具有洞察力、感动和勇气的短篇作品。戈登-里德在她的家乡得克萨斯州探索种族和社会的复杂性,她要求读者从当前激烈的辩论中退后一步,以更微妙的眼光看待历史和它可能带来的惊喜。这样的视角对她来说很容易,因为她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她是第一个进入东得克萨斯学校的黑人孩子。有几次,她发现白人和黑人都回避她,所以她从小就认识到,打破肤色界限会对两个种族都造成威胁。
10.《红色彗星——西尔维娅·普拉斯短暂的一生与炽热的艺术》,希瑟·克拉克著
为普拉斯写一本新的传记是需要勇气的。她的一生以及1963年30岁时自杀身亡的经历,已经被学者们彻底研究过。文如其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诗歌极具冲击力,像是一匹脱缰之马,嘶鸣着踏破文字的边界,毫无保留地向我们展现她的愤世嫉俗与动荡苦痛的内心。抑郁挣扎的精神状态既造就了她,也摧毁了她——幼时丧父、命运多舛、多次精神崩溃试图自杀——这位天才女诗人在1963年便了结了自己30年短暂的一生。
在《红色彗星》传记中,克拉克还原了这位女诗人坎坷又绚烂的一生,带领我们见证了普拉斯怎样在诗歌中寻求自我,又是如何在20世纪的美国文坛为女性文学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
马上就要到寒假了,这些好的书单建议大家可以收藏,为寒假充电做好准备吧~
免责声明: 1. 为方便家长更好的阅读和理解,该页面关于学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学校视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们”、“我校”等第一人称指代学校本身。并不代表远播公司或其观点;2. 此网页内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参考,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具体以学校官方发布为主;3. 若素材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2787266480@qq.com。
上海光华学院剑桥国际中心 (简称光华剑桥)成立于2011年4月,学校于2018年8月搬迁至浦东新区川周公路2788号,隶属于光华教育集团,是一所专业从事A Level和IGCSE国际课程教学和考试的国
学校概况 耀华学校上海古北校区 (简称:上海耀华古北校区)于2001年建校,已办学23年,学校隶属于传承90+年优质教育的耀中耀华教育网络。 校区位于上海长宁区市中心位置,开设三年
耀华国际教育学校上海临港校区 是一所位于上海浦东临港的国际教育学校,招收6岁至18岁的本地和外籍学生。学校成立于 2015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校区坐落于南汇新城,提供从
上海三所耀中耀华系学校上海耀中、上海耀华临港校区及上海耀华古北校区纯外籍K13学校、民办双语K12学校、民办双语高中,三大类型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上海耀中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包玉刚学校 成立于2007年 ,是一所非营利的双语学校,由包氏家族为纪念爱国爱乡的企业家、政治家、慈善家,已故船王包玉刚爵士而创建。目前有1600左右名中外籍学生 ,提供小学一
上海包玉刚国际学校 (YK Pao School,简称YKPS)是一所非营利的双语学校,成立于2007年,由包氏家族为纪念已故船王包玉刚爵士而创建。学校位于上海,提供小学一年级至高中十二年制的学
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 (以下简称包校)是一所开创性而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学校。学校成立于2007年,是一所非营利的双语学校,由包氏家族为纪念爱国爱乡的企业家、政治家、慈善家
包玉刚不愧是沪上国际学校中土豪般的存在,校园环境非常之豪华。 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 成立于2007年 ,是一所非营利的双语学校,由包氏家族为纪念爱国爱乡的企业家、政治家、
预约咨询
电话咨询
手机版
院校库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