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际学校课程体系和标准。在选择国际学校的时候,
上海国际学校网提醒大家了解设立国际课程体系的起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现在有很多国际课程(美国核心课程、A-level、 IB 课程等),大家都耳熟能详。这些课程到底是不是国际课程呢?
什么是(国际)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定义: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关于课程体系的定义强调的是两点,一是教育价值理念,另外是课程体系目标。在这个前提下我个人的解读是:纯粹的语言培训或者纯粹的考试培训这都不叫国际课程体系。如果大家要选择的仅限于语言培训或考试标准的话,我个人建议国际学校可能不能够提供这一方面的知识点。但是如果大家选择的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的话,那么国际学校在这个层面上会给你的孩子一个非常好的辅助,让你的孩子有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
课程体系设置的前提
实际上任何一个课程体系都有它的前提设定。就像我们中国的教育理念,它就是有它的国情,它的文化,它的历史以及有它的社会需求的界定。那么国外也同样是这样,前面的演讲者已经提到了西方教育的一些核心的东西,那么就是一种开阔自强的一种精神状态、独立生存能力,性格特质,心理健康,终生学习者。这就是国外很多顶级学校要求面试孩子的原因,其实面试是一个非常耗人力的环节,学校就是想知道你到底是谁,你是不是体现在你成绩报告单上的那位同学,还是说你的能力和你的成绩以及你的性格是不吻合的。所以它要通过面试来区分你。
实际上通识教育培养的能力我们在哈佛大学发布的红皮书上也能够看到:有效的思考能力 、交流思想的能力、做出恰当判断的能力和辨别价值的能力。在这几项能力里没有一样提到分数有多高,全是动态的评估,是在你漫长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终体现出来的你个人的特点。
为什么我强调这一点呢?实际上很多家长在选择了国际学校之后,但是他依然用中国的标准来要求这个国际学校来教育孩子。这个是一个不太可行,不太融洽的一种需求,这样就会导致你在选择了国际学校之后你心里的惶恐和纠结在不断的上升。从而影响你孩子在学校学习的过程。所以我强调大家在选择国际学校之前先在思想上达成共识。这样校方、家长以及学生都不会太困惑。
西方教育培养的体系是一个很简单的流程,即基础教育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高等教育为社会输送人才。
21世纪未来教育趋势
我给大家推荐一份报告,哈佛大学推出的报告《力挽狂澜》(Turning the tide)。这份报告告诉大家未来全世界高等教育在招收学生的核心变化,它要招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学生才会被顶级的高等院校锁定为人才,锁定为它们想吸纳的孩子。
哈佛大学的报告强调了三个变化,实际上现在已经开始影响了很多高等院校的招生。
变化一
“提倡更有意义地帮助他人,参与社区服务和参与与社会共同利益相关的活动。”
变化二
“对于学生的道德理念及对他人的帮助的评价应反映对家庭和社区多层次的贡献。”
变化三
“重新定义成绩,营造不同经济条件出身的学生可以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减低过多的成绩压力。”
这三个变化其实对于中国家长来说并不陌生,很多家长在过去这些年里都在按照这个思路培养自己的孩子。但是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时候纯粹抱有的是一种功利心态:因为大学要这个,所以我的孩子要做这个。而在未来大学招生的过程中,恐怕它更需要体现出作为一个学生你为什么要做这个,你做了这件事后给你个人带来的愉悦到底是什么,而不仅限于你出具了多少证书,多少张照片,多少个获奖记录。
接下来你们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可能更多的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作为家长我们更多的应该是一个陪伴者,而不是一个指导者。
变化三重新定义了成绩,营造不同经济条件出身的学生可以公平竞争的环境。我觉得这一点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美国去年上线了一个新的申请系统:CAAS系统,这个系统给了我们一个声音,一个信号:在未来所有高等院校都会更看重你成长的过程,而不是后的节点。今年我去加拿大开了关于CAAS的会议,我问CAAS的总监,你们在看孩子的个人档案的时候你们希望看到的是什么,他们回答说他们希望看到这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思想的改变,他做出选择的原因。
21世纪的核心技能
教育是为社会输送人才,所以学校培养的目标都得对应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21世纪需要的三项能力:
1.生活和职业技能
2.学习和创新能力
3.信息、媒体以及技术技能
中西方教育差异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我个人认为是一个注重量的变化,一个注重质的变化。在注重质的变化的体系的时候你就不可以用注重量的变化的思维来要求这个体系。
国际课程体系特点
以“学”为主,“学生”中心
国际课程体系特点可能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主,而我们传统的教育体系以教书的主导者为主。国际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主,以学习的过程为导向,而不是以终的学习结果为导向。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国际课程也非常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STEM课程,实际上这套课程在美国已经实施了近20年,在近的5-8年之间它推向了全世界。这套课程就是一个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一套课程,它强调跨学科的学习。STE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在传统的教育里面,我们会把这四个课程单独分成学科进行学习,甚至在中学或者小学段是没有engineering和technology的。现在美国将近20个州在广泛采用STEM课程,从小学开始就引入工程和技术的概念。怎么去教孩子读书呢?这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就是让孩子把这四门课的知识全部混杂在一起,用项目式的学习方法进行实施。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充分的了解知识如何被应用到生活中去。
课程设置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模式
同时西方教育也非常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模式。我们中国学校之所以受到局限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过于强调课内的东西,我们所谓一课堂的东西,也就是必修课的东西。西方教育强调的是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均衡。去年我和伊顿公学的负责人沟通,伊顿公学培养了很多位首相和知名人物,我问他你们在课程设置上你们的核心特点是什么,他说他们将辅导性课程植入课程和课外活动,让孩子的社会和情绪能力能够通过开创性的学校教学实践得到提高。我建议大家在选择国际学校的时候能够充分考虑到一课堂和二课堂的结合。
曦城协同学校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兴趣小组,各种社会活动都是组合在一起的。我们希望学生除了必须修读完成在校的美国核心课程,同时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地认识自己,知道我是谁,我想做什么,为他进入初中和高中打下牢固的基础。
我们学校开设了70门课外课程,我们在校的学生只有200多名,但有70门课外课程,让学生在课后充分的选择各种各样的挑战。我们希望孩子合理的利用在校园里的每一天,因为传统的国际学校下午三点半就下课了。但是三点半下课后孩子们有大量的自由时间,所以我们学校把这个时间拉长了,我们学校在四点半下课,孩子们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去上各种各样的选修课程,让孩子充分地了解自己。
核心课程采用大纲制教学,教学内容灵活多变
国际课程体系的四个特点是核心课程采用大纲制教学,教学内容灵活多变。很多家长会觉得国际学校为什么没有教材啊,为什么没有课本,特别是低年龄段的学校。我要跟大家解释一下,国外的课程是大纲制课程,只要满足核心课程的大纲标准就行了,至于你采用哪一套教材并不是固定的。像曦城协同学校,我们的数学就是采用美国、新加坡和香港的教材。是因为我们觉得美国的教材不足以满足中国孩子在数学方面的需求,所以我们加大了数学的学习量。我们的语文用了中国、香港和台湾的教材,因为我们觉得中国的语文教材过于用在考试上了,而把中国语言文字鉴赏这个环节在小年龄段上的提升是不够的。由于我们是国际学校,所以学生并不需要应对标化考试,我们更看重的是我们的学生在真正使用中文能力上的提升。当我们把我们2年级的学生和公立学校2年级的学生进行横向对比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学生中文的写作能力远远地超过公立学校的学生的中文写作能力。
注重学生社会责任心与品德的培养
我们很注重服务意识,所以会经常组织孩子进行不同的助学活动。其实这也是西方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核心理念,就是希望你能够服务于他人。刚刚给大家分享的哈佛大学的三个变化里有一点是你如何去关爱你的家人。我觉得这一点给在座家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可能家长会说我们的孩子经常做义工,经常去帮助别人。不过很少听到家长分享我的孩子是如何爱我的,而更多的是在说我如何爱我的孩子。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如何感恩身边近的人,通过去帮助别人来加深对自己父母和家庭的爱。
西方教育评估学校的标准
西方教育评估学校方式之一是通过认证,学校一定要有相关证书。一个学校的课程体系一定要拿到认证后才被认可。如果没有得到认证,那么这个学校颁发的成绩单或学籍证明等都是无用的。
美国有六大认证体系,一个学校只要拿到其中一个认证体系就被之称为正规的学校,当然有的国际学校会同时拿多个不同的认证体系,来加强这个学校的整体课程管理。
BCIS去年通过了WASC的初始认证。
当你们在选择一所国际学校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知道自己选择了什么。只有相知才能相守,
科学客观的认知,会让你的选择更加合理,让选择后的过程更加愉悦!
温馨提示:国际化学校,想了解更多学校信息,欢迎点击【预约看校】咨询!或电话咨询:400-9609-559
免责声明: 1. 为方便家长更好的阅读和理解,该页面关于学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学校视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们”、“我校”等第一人称指代学校本身。并不代表远播公司或其观点;2. 此网页内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参考,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具体以学校官方发布为主;3. 若素材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27872664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