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的老师。教师的多国和多文化属性本是全球通行的定义国际学校的核心要素之一,而国内当下的情况并不是这样。
上海国际学校网介绍访问过不少省份的国际学校,没有外国教师的并不少,只有2、3位外国老师的学校居多。近期被媒体曝光的上外美高班也仅有一位外国人执教。
问过一位大学录取结果特别出众的公立学校国际部校长,怎么一个外教都不聘请?校长回应:我要外国老师干嘛,老外搞应试哪成,要出分儿只能靠中国人,你看看我们毕业生进的外国大学都多牛。
不得不承认,要说应付考试,中国老师确实是全世界厉害的。但是,学生到学校里是来成长的,如果按照出国考试培训班的方式办全日制学校,只刷分儿不培养...
那当学生进入大学后就会发现尽管拿着满分的标化成绩,读了若干年国际高中。依旧不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听不懂教授讲课,不知道怎么利用图书馆,不知道写论文的规矩,搞不清选课的规则,没有自我约束的能力,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无法走出中国人的小圈子...
提高1分,“干掉”1000人。提出这样口号的学校到底在追求什么?今天靠自己成绩“干掉”1000人,将来,伪造申请资料,出国考试作弊又算什么,学生或许也会为了“干掉”别人而不择手段,不排除给人下毒,把别人干掉。
功利主义盛行的当下只看结果的家长还是会追捧录取结果更好的学校。但从实践中看,更年轻一代的家长已经开始更在乎过程了。
老师本身呢?威权教育所造就的脆弱孩子随处可见,谁又有权责备那些高度压力下失控的孩子呢? 没有个人尊严,以价值观误导的成功学去刺激孩子并不会培养出真正的社会栋梁。越来越多的教师体会到-好的教育者将不再是权威。
上学期有证券公司约李老师给客户做讲座,提问环节连续两位妈妈的问题一样:“我家孩子马上常青藤大学毕业,他个人的职业理想是到国际学校来当老师,不是我们家长的意思,是他自己坚持的,请问什么条件的留学生才可以进到国际学校执教? ”
从家长角度看,以前只会关注学校的师资配备怎么样,有多少中教多少外教,中教的背景如何,外教稳定性怎么样...而近受邀观摩了几家国际学校的招生说明会,发现新派家长关注点增加了。
不止一次听家长提问学校的投资方背景、股权结构、回报测算等等问题,好几位不同国际学校在读生家长在家长讲座中当众提过:我们学校管理层和投资方有矛盾、有问题。校长们的演讲也不少提出过投资人的初心话题,管理层和投资方配合问题。
难道是因为做投资行业和经营企业的家长变多了?他们对这种话题敏感了?头几年确实没有听过这样的提问。
传统学校的管理人员必须师范学院科班出身,班主任、年级组长一级级成长,才可以做学校管理人员。而国际学校管理人员构成相对复杂,新入行的年轻人不少约过李老师交流取经。多数拥有海外学校的文凭和完美的履历,海外学校的副教授、华尔街投行精英、上市公司CTO...和李老师一样,多数人都是因为喜欢全日制学校的氛围而改变业态的。
一线教师也一样,传统教育领域的教师出大学门儿进中小学的门儿,准入门槛越来越高。而国际教育的教师则出身多种专业,外国大学只有教育学而无师范专业,个人感觉教育学涵盖内容更宏观;而师范专业就具体到每个学科和怎样辅导学生及日常规范上了。
相对科班出身的传统教育教师队伍,很多国际学校的教师也都有多种行业工作经历,做过公务员或企业工作过的外国老师有很多, 教师这个工种在西方世界也不能算高薪岗位,所以很多人往往终是出于对于教师行业的热爱而选择了这个职业。
尽管不是科班师范专业出身,但是由于职业生涯和生活阅历更丰富,很多全球游历的老师,可以带给学生用不同的视角去看世界。
国际学校是个国际大家庭。以世青学校为例,除了在校生近40个国别之外,还有来自18个国家的一百多位教师在此服务。位于顺义的一些全外籍国际学校在校生和教师国籍超过了70个。所以国际学校跟美国的、英国的、加拿大的学校区别很大,前者具有教师国籍单一性的特点,国际学校的特殊性在于教职员的多国多文化属性。
由于欧美经济原因,很多北美和欧洲学校里工作的IB教师更期待受聘于亚洲的国际学校。在国际化大都市工作,高昂的薪水,国际化的团队,IB教学经验对长期职业生涯的重要性,使得国际学校的教师稳定性更高。
那种没有教师资格,仅靠母语是英语就来中国混饭吃的所谓“外教”对于国际学校来说,是根本不带玩儿的。
教育部年前提高了到中国就业的外国老师准入门槛到五年教师工作经验,并对持有的教学资质进行了细分。客观地说国际学校的外国老师和公立学校的老师们一样敬业,只是教学方法不同,所以教学过程中也会产生文化冲突。
国内名师授课讲究个人修为,在课堂上可以做完美的表演。而国际学校教学活动是建立在互动基础上,老师的工作往往只是促进孩子学习。
获得过全美佳教师的雷夫老师曾经说过: "我在教室里很少说话,讲桌都没有,我只是在角落里站着,给孩子们更多说话的机会,我教育孩子要自我学习,这是为自己的成长负责"。
中国家长认为上课就是应该听老师讲,认真笔记。学生齐刷刷起立坐下、齐刷刷回答、齐刷刷鼓掌成为一种惯例,是优质课堂的必备特征。在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指向上,依然是以 “大一统” 为标准:统一思考、统一书写、统一答案、统一评价。
而不少位留学生都聊过:大学教授根本不讲课,上课光扯别的,哪有划重点这一说,到了期末就考试。
那么来读国际学校,从很小就会面对这样的局面,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适应。老师在告诉学生为什么学习,而不是学什么?多元性、开放性、生成性和交互性的课堂和活动塑造着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老师的角色是陪伴、引导和帮助。
形象的说:传统教育是跟团游,老师是旅行团的导游,学生是跟团游的客人,去哪里怎么去都是导游安排好的,该看的景点儿一般都不会落下。
国际学校的学生是自助行游客,要自己做攻略,做研究,旅行线路可能每个人都不一样。老师是知识丰富的当地人,如果你需要打听路或者遇到困难,这些友善的当地人会站出来给你指路。
保持教师队伍稳定是个艰巨的任务,也是学校管理人员的重要工作。尽管中国学校提供的薪资水平已经大大超越了多数西方国家,但,实践中看到单纯靠提高薪水并不一定能吸引更较优的老师。
学校的国际影响力、是不是WASC、CIS的认证学校、创始人声望、校园文化、学生的整体学业水平、管理团队背景、学校的地理位置、甚至你的学校是不是国际学校体育大联盟会员校...方方面面都会影响一位专业教师的求职意向。
收入高也并不代表老师水平更高,收入高的老师很多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见过一位外教带10几个班的案例,老师也很无奈,外教少只能一个顶几个干活儿。所以,很多教师宁可选择收入低一些,但是教学任务量小的工作岗位。
外籍教师的劳动合同是两年期的,从事管理岗位的合同期更长。老牌的国际学校里既有十多年工龄,在中国定居的老教师。也有在全球游历,工作两年肯定走的年轻人。所以很多国际学校为了保障稳定性和降低人工成本,更多的启用了中国教师,而不断减少外国老师占比。
各家学校的教师团队配备和运行架构都不太一样,比如有的学校采取的是分科教学和班主任制度,而有的国际学校、双语学校采取的是导师制和全科老师方式。多数国际学校是中国老师为主,少数学校采取的是外教为主。多数院校教师固定年级。
听过有家长抱怨自己学校的老板为了省钱搞全科教师,一个老师什么都教。不得不说,如果考察过美国加拿大的小学,会发现几乎都是全科教师制度,体制内学校也在试点小学全科教师制度。有的家长抱怨自己学校没有班主任,想了解孩子情况有障碍,没有班主任是因为人家搞的是导师制。所以选择一家学校之时,对于学校的教学团队配备和管理方式应该提前有所了解,切莫叶公好龙。
实事求是地说,民办学校招聘师范专业大学生并不算轻松。李老师曾经参加过北师大的校园招聘,接触过不少的师范专业的毕业生。他们首选的就业学校还是公立学校,北京户口比更高的起薪更吸引当下的年轻人。
不过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同样出于对教育行业的热爱而放弃了大企业的offer来做教师。包括我们国际学校的校友,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一份工作就是回母校做专业课老师。
温馨提示:国际化学校,想了解更多学校信息,欢迎点击【预约看校】咨询!或电话咨询:400-9609-559
免责声明: 1. 为方便家长更好的阅读和理解,该页面关于学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学校视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们”、“我校”等第一人称指代学校本身。并不代表远播公司或其观点;2. 此网页内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参考,来源于网络公开内容,具体以学校官方发布为主;3. 若素材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2787266480@qq.com。